东南网11月5日讯(通讯员 吴玲 邓菲)“眼下正值采收旺季,咱们一天大约采收1万余斤,估计本年产量能够在100万斤左右。”11月5日,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郑湖乡庆洋村老区福利果场柿子林,丰盈的高兴挂在果农吴祥桢的脸上。
郑湖水柿是福建沙县传统特征农产品,以果大美丽、味甜多汁、皮薄无核等质量享誉省内外。产品多以鲜果方式出售,部分果农也会将当地水柿加工成柿饼,提高产品附加值。
“曾经,咱们做柿饼都是‘靠天吃饭’,手艺削完皮之后放到太阳底下晒。遇到空气中水分含量大的时分,柿饼就很容易腐烂,一趟下来要丢失不少。”吴祥桢介绍。
一个新鲜柿子到柿饼,需求经过选果、去蒂、剥皮、烘干、天然暴晒,再依据柿子状况,进行重复烘干、暴晒,用时大约7至8天。
“咱们了解到柿子栽培与出产的悉数过程中不易保存的实际困难后,当即会同县农业乡村局向果农引荐并施行了电热泵加热智能烘干形式。”国网沙县区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陈伟如是说。
经过柿子电烘干机(房)的温湿度智能操控办理体系和天然风模仿循环体系,不光能够坚持柿子的软糯甜美口感,过程中还无需专人看守,封闭式烘干环境洁净卫生。
“采用电烘干技能,省时省力省心省钱一起,还很环保。”三明市沙县区农业乡村局农艺师张小莺表明。
现在,郑湖乡3000亩栽培培育面积的水柿,已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估计年产量将达1500吨,产量360多万元。